源匯區:打造零工服務體系 賦能靈活新就業

“感謝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,考慮到我家庭情況,給我找了個攤位可以晚上賣油饃、菜饃來補貼家用,讓家里也減輕了不少負擔?!痹诎艘宦妨愎んA站工作人員幫助下成功就業的關艷麗高興地說道。
近年來,為破解群眾就業難、企業招工難兩大難題,源匯區積極踐行就業是最大民生的服務宗旨,以零工服務體系建設為切入點,以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就業平臺小切口,推動服務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大變化,打通充分就業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實現“雙向奔赴”,助力開創源匯高質量充分就業新局面。
聚焦零工需求“搭平臺”。按照“零工聚集在哪里,網絡就延伸到哪里,驛站就建設到哪里,服務就保障到哪里”的工作思路和“需求導向、因地制宜、規范專業、融合高效”建設要求,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綜合考慮全區就業人群結構、產業行業分布等情況,采用“政府主導+社區運營”模式,創新實施“12345”工作法:“1”是指緊盯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一個主線,提升轄區靈活就業人員就業率;“2”是指“線上+線下”雙引擎同向發力,線上通過抖音、公眾號、應用APP小程序等實現企業發單、零工接單的“網約式”匹配,線下通過社區工作人員主動精準對接,提升人崗適配度;“3”是指三個及時,信息采集發布及時、數據更新及時、聯系對接及時,致力于讓零工人員實現“家門口”就業;“4”是指四個到位,宣傳報道到位、服務保障到位、培訓指導到位、跟蹤回訪到位;“5”是指抓好調查摸底、試點先行、全面推廣、示范帶動、品牌打造五大環節,確保零工驛站能夠延伸到家門口,覆蓋到各行業,滿足到各類人,真正實現“零工小驛站,服務大民生”,將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。
聚焦規范管理“優服務”。堅持統一建設。本著“統籌推進、合理布局、靈活高效、優化服務”的原則,加快推進服務規范、功能完善的零工驛站建設,推動全區零工驛站實現“四統一”,即:統一建設目標、統一場所名稱、統一形象標識、統一服務功能。明確“5+N”功能定位,“5”是就業加油站、培訓充電站、政策咨詢站、風險保障站、勞動維權站,“N”是擴展N項如設置勞動者休息站、手機充電站、應急藥品站等便民化功能,真正讓各類就業群體在轄區開心創業、舒心就業。堅持因地制宜。結合社區市場行業、地域、用工求職的特點,因地制宜制定建設方案。創新運用“365”工作法,以服務靈活就業人員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、戶外勞動者三類群體為重點,提供求職登記、崗位發布、創業指導、政策咨詢、技能培訓、權益維護等六項服務,不斷完善信息收集、平臺搭建、跟蹤反饋、矛盾調解、聯動服務等五項機制,為群眾創業就業保駕護航。堅持高標管理。實行區人社部門就業股室、社區黨群服務中心、社區網格員三級聯動工作模式,統一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,規范服務用語和服務行為,明確部門和人員職責,以幫你辦、指導辦等方式提供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服務、職業指導服務、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信息推介服務等,幫助求職者和企業實現精準對接,形成“企業派單、居民點單、驛站送單”的服務鏈條和送工機制,確保在“零工驛站”用工放心,零工就業安心、群眾尋崗省心,實現了就業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。
聚焦精準幫扶“促就業”。“點對點”供需對接。堅持線上線下同向發力,運用“黨建+互聯網+就業創業”模式,以五星支部建設為抓手,開發“AI源小智”應用APP程序,動態更新監測企業招工信息和零工從業信息,精準掌握勞動者就業需求,定期匯總分析求職人員信息、招聘崗位信息、匹配結果信息等相關數據,動態匹配求職和招工對接信息,實現“掌上”攬活招工,為靈活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提供不打烊的24小時線上服務。通過社區就業服務站、創客空間等平臺,定期開展社區微招聘,目前已幫助1000余名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。“訂單式”職業培訓。依托“源匯人社之家”、社區微信群等平臺和社區網格員,定期對高校畢業生、寶媽、退役軍人、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進行走訪,收集培訓需求,量身定制個性化就業服務方案,有針對性地在零工驛站免費開展養老護理、縫紉、烹飪等專業(工種)培訓。今年以來,已開展技能培訓4班次,培訓靈活就業人員400余人。“零距離”勞動維權。聯合工會、婦聯等部門,開展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專項行動,在零工驛站設立“一站式”維權服務專區,現場提供勞動仲裁、法律援助、政策宣傳等服務,切實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。目前,提供維權服務咨詢80余人次。
截至目前,全區共建成零工驛站8個,今年以來,發布招聘崗位信息800多條,完成求職意向咨詢登記500余人,幫助轄區300余名靈活就業人員實現就業。
通訊員 岳世玉 劉芳志 周凡莉
校對:李 鑫
統籌:周鶴琦
審讀:譚藝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