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潁縣城關街道為城市治理注入“政協智慧”

今年以來,臨潁縣城關街道將22名縣政協委員精準嵌入56個社區網格,構建起“黨委領導、政協搭臺、網格聚力、多元共治”的基層治理共同體,讓協商議事在“家門口”落地生根,為城市治理注入“政協智慧”。
三級平臺沉到“家門口”,搭建協商議事“新陣地”。該街道以“五基四化”為抓手,構建“街道政協協商議事中心—社區有事好商量平臺—網格微協議事廳”三級立體協商體系,將政協委員工作室建在社區、協商觸角延伸到網格。創新“3+X”(政協委員+社區主任+網格員+N方代表)協商架構,開通“委員直播間”線上協商平臺。在“老舊小區改造”專題協商中,通過“云上議事廳”收集群眾意見16條,推動增設電梯、加裝充電樁等8項建議落地。
委員履職嵌入“微網格”,鍛造基層治理“尖兵連”。推行“季主題協商、月網格議事、周民情懇談”機制,通過“網格走訪—收集訴求—協商對接”流程,為轄區企業解決用工難、融資難等問題12個,促成就業簽約156人次。
七種方法破解“千千結”,柔性治理彰顯政協溫度。政協委員化身“解鈴人”,創新形成分層調解法、法理融合法、多元聯動法、實事化解法、柔性疏通法、情感調解法、正向激勵法七種調解方法,針對不同問題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調解,確保讓“法、理、情”在基層治理中深度融合。
“三單”機制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協商成果轉化“落地有聲”。為避免協商“只議不決”,街道探索建立“任務清單+責任清單+時效清單”式督辦機制,對協商事項實行閉環管理。政協委員下沉網格,不僅讓“有事好商量”成為基層治理常態,還構建起“小事網格辦、大事協商辦、難事聯動辦”的治理新格局。
通訊員 楊麗麗
校對 謝明芮
統籌 周鶴琦
審讀 譚藝君